×
凌晨三点的匹配通知,和交友网站教会我的事
你绝对想不到,本地的交友网站用户其实分三个时区——下班后刷两下的社畜党、午夜开始活跃的夜猫族,以及凌晨三点还在发“在吗”的谜之人群(别问我怎么知道的)。作为一个在五个平台反复横跳三年的老油条,我对着手机屏幕第N次叹气:这年头找对象,怎么比解多元方程还难?

Part 1:当算法比亲妈还操心
先说那个名字总被我记成“探花”的某探(笑)。上个月梅雨季的周二深夜,我瘫在沙发上左滑右滑,突然匹配到一个背景里有我家楼下便利店的男人。本来想着“哇缘分啊”,结果发现是我前任的表弟——他脖子上那条我送的潮牌项链还在反光。怎么说呢,这算法推送精准得让人害怕,但亲属关系识别功能约等于零。
高端平台?嘿,某主打“精英社交”的APP我充了三个月会员,匹配到的不是卖保险的就是搞区块链的。个人资料里但凡写“热爱旅行和美食”的,十个有八个朋友圈只晒公司团建。最绝的是他们的审核机制:上传身份证比银行开户还严格,但上周我居然刷到自称“秦始皇转世”的用户,简介写着“寻找我的阿房宫女”......慎入。真的。
Part 2:用户生态观察报告
深夜时段的特殊物种:1点后的灵魂画手(开场白必发自制抽象画)、刚喝完酒的自由诗人(60秒语音里能包含三个前女友故事)、以及永远在“附近200米”的健身房销售(别信他们说的“偶遇”)
玄学降权关键词:实测“年薪”后面跟具体数字会被限流,“幽默”这个词出现三次以上直接划入搞笑博主分类。别问我怎么发现的,说多了都是泪。
照片滤镜定律:磨皮拉到能当镜子用的,见面必带闺蜜;用原相机怼脸拍的,要么极度自信要么根本不想谈恋爱——后者占比80%吧大概。
最魔幻的是某次在号称“实名认证最严”的平台遇到酒托。对方资料写着“某大厂HR”,聊了三天才发现她发的办公室照片根本是宜家样板间(我对着屏幕翻了个白眼)。现在看到“请你喝我珍藏的红酒”这种话,手指比碰到蟑螂缩得还快。

Part 3:流浪猫都比我们会调情
这让我想起小区里那只三花猫的求偶方式——直接叼着半条鱼放在目标对象面前。比起人类在交友网站写小作文装文艺青年,人家可太高效了......
说正经的,给不同需求者的建议:
想快速脱单的:去用户基数大的平台,但记得把“年薪30万”改成“收入尚可”(别杠,杠就是你对);
注重隐私的:避开那些强制同步通讯录的APP,除非你想某天刷到同事的腹肌照;
纯属无聊的:下个最火的软件就行,保证每天收获比电视剧还精彩的剧情。
最后
有次凌晨三点收到匹配通知,对方发来“你看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?”我回“没,但看过凌晨三点你家楼下烧烤摊的监控”——后来发现他真是烧烤摊老板。怎么说呢,这些平台最神奇的不是帮你找到真爱,而是让你意识到人类多样性可以这么离谱(笑)。
我们到底是在找伴侣,还是在给算法提供训练数据?当我第五次刷到同一个人的时候(他换了三次职业和五套穿搭),突然觉得流浪猫的鱼,可能比大数据更真诚。
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