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五晚上11点,第N次刷到大学同学晒的婚礼九宫格。啧,照片里连当年总挂科的室友都搂着未婚妻笑出一口白牙。手指悬在点赞按钮上三秒,突然就鬼使神差点开了应用商店——你懂的,就是那种“我的人生到底哪里出了问题”的瞬间。
1. 下载动机:从“试试看”到“病急乱投医”
最开始用探探纯粹是好奇。2019年刚搬来上海,连便利店阿姨都听不懂我的塑料普通话。想着划几个同城朋友总行吧?结果三个月后,我的匹配列表堆满了问我“是不是混血”的奇怪开场白(其实只是染了棕发)。后来被家里催婚催到崩溃,又陆续下载了号称“严肃交友”的青藤之恋、文艺青年扎堆的“声昔”,甚至试过小众到服务器总崩溃的“橙光”。怎么说呢,这个过程很像在自动贩卖机前徘徊,明知道可能掉出来过期饮料,还是忍不住投币。
2. 选择困境:快餐店、精品超市和街角便利店
探探像7-11的饭团,饿急了能凑合,但别指望吃出幸福感。有次匹配到自称“自由摄影师”的男生,聊了三天才发现他所谓的作品是淘宝服装平拍。青藤之恋则像进口超市,要填学历认证、收入证明,系统还强制每天只能刷20个资料。我认真写满500字自我介绍,结果第一个聊得来的姑娘在发现我分不清梵高和莫奈后秒删好友。最魔幻的是“橙光”,凌晨两点刷到个头像用《银翼杀手》截图的男人,资料里写着“想找个人一起等世界末日”。哈,后来发现他同时在和八个女生说同样的话。
3. 那些让我想摔手机的对话实录
片段A:
对方:“看你喜欢村上春树?”
我:“对!尤其喜欢《挪威的森林》”
文章底部单独广告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