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城附近视频交友

《深夜刷到的相亲简历和咖啡馆偶遇之间,隔着5个交友APP的血泪史》

点击下载
上个月搬家后,我在新小区遛狗时突然意识到——我的柯基“黄油”的社交圈比我广多了。这不行,得找个能认识活人的APP。结果三个月下来,我手机里多了5个交友软件,以及一肚子槽点和冷知识。 1. 当深夜刷相亲简历成为新型电子榨菜 某蓝色图标APP的推荐机制绝对有毒。晚上11点后刷到的全是“30岁前必须结婚”“年薪50万+优先”的简历,配图清一色西装领带+高尔夫球场。但白天同个APP推的却是“周末约脱口秀”“寻找烘焙搭子”...后来我懂了,这算法分明是把用户分成“深夜EMO组”和“阳光社交组”。 有个冷门发现:个人资料第三张照片决定80%的匹配率(别问我怎么统计的,刷了200次得出的玄学)。放宠物照片的通过率比健身照高40%,但千万别放旅行风景照——系统会默认你是旅行社机器人。

《深夜刷到的相亲简历和咖啡馆偶遇之间,隔着5个交友APP的血泪史》

2. 咖啡杯测式社交:某绿色小众APP的惊喜 有次周六在望京的%Arabica等人,顺手开了个叫“Slowly”的APP(名字就很反套路)。它的“假装偶遇”功能绝了——能显示半径500米内同样开启此功能的人,但只提示模糊距离。 我就看着手机显示“有人正在点单区徘徊”,一抬头果然发现个举着手机张望的男生。后来发现是同行,现在成了我固定剧本杀车友。这种设计比直接扔照片高级多了,像开盲盒...但你们懂吗,上周系统突然抽风,把我定位到三公里外的洗脚城—— 3. 照骗识别血泪课(附赠社死现场) 必须吐槽某款主打“高学历交友”的APP。上个月匹配到个自称北大毕业的金融男,照片看着像低配靳东。见面发现真人发际线比照片后退3厘米,连专业术语都说错...后来我发明了“三图验证法”:①对镜自拍看手机型号(过时款可能是盗图)②宠物照片看重复度 ③食物照看餐具倒影(没倒影的八成网图)。 最气人的是举报后客服回复:“经核查该用户资料真实”。气死!审核员绝对瞎了。 4. 那些藏在犄角旮旯的神功能 “灵魂画手”模式:某APP里互相画对方头像匹配,画越丑成功率越高。实测周三晚8点玩的人最多(可能打工人刚下班需要发泄?) VIP刺客的千层套路:某平台宣称“198元包月提升曝光”,但我用小号测试发现,不充钱时每天12个喜欢,充钱后变成...13个。这性价比堪比机场矿泉水。 5. 突然的走心时刻 有次在APP上刷到前同事,吓得我手滑点了喜欢(后来解释说是宠物误触...)。但最扎心的是去年冬天,在地铁站看到个男生反复对照手机和路牌——明显是第一次面基的紧张模样。突然想起自己刚用社交软件时,也会提前半小时到约定地点踩点。 现在我已经能一眼识别杀猪盘话术,却有点怀念那个会为“对方正在输入…”心跳加速的自己。 反套路总结: 想认真交友的,直接看对方有没有上传“生活废片”(比如模糊的做菜翻车照) 警惕所有用“区块链”“数字货币”当兴趣标签的账号 其实最靠谱的还是...让“黄油”去勾搭其他狗狗的主人(真的) PS.记得左滑前看对方宠物照片——养冷血动物的请三思。 (突然想到还有个“AI识别虚拟账号”的功能没讲...算了改天再聊)
文章底部单独广告
wuchang
wuchang
这个人很神秘